•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养老建设中的“适老”思维:就地养老

2019-03-14 10:26 来源:中国建设报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并向高龄化社会迅速演进的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性养老服务供给匮乏、长期照护资源稀缺等问题愈发严峻。为进一步保障高龄人口的生活品质、发挥既有住区更新的社会价值,城市住区更新复合式养老成为当前形势下较佳的选择。但也需要解决随之而来的政策协同支持、养老软硬件服务配套以及诸多建筑建造更新等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地缘需求与心理诉求成为城市中心住区养老的基础。一方面,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成熟,生活圈氛围已经形成;同时,城市中心区的高龄人口不愿意离开住区,“养老不离家”的传统地缘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421(即“4老人+2夫妻+1孩子”)家庭时代、少子化时代到来,中心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速较快,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随着住居房屋一起“新陈代谢”,慢慢变老。

  因此,解决中心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既有住区更新改造中植入养老设施,并对既有住区内公共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养老设施数量与效率最大化,是当前养老事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城市中心住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载体。对居住于城市中心住区的老年人来讲,生活与记忆留存的地方承载生活记忆,又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但是既有住区的设施老旧、功能不匹配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如何做好因地制宜成为重要课题。

  1

  案例一:

  因地制宜 因人施策

  日本高根台介护型养老设施利用原有住区闲置空地,因地制宜改造为养老设施。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住宅公团(现为都市再生机构)将高根台用地作为住宅城进行了开发,容纳4600多户用户。伴随社会老龄化,该地区居民也逐渐迈入老年;日本都市机构于2000年3月开始着手该地区住区的更新改造,将建设面向区域高龄人口的养老设施作为重要目标。

  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满足不同养老需求。入住高根台养老设施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0岁左右,自理老年人和介护老年人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入住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如生病需要临时看护,住所可以提供介护型老年人租赁专用服务的“临时看护室”;如病情恶化,还可以转移到附设的看护之家或介护型老年人租赁专用居室,无需改变已适应的环境即可继续居住。

  项目建筑设计考虑整体建筑环境、空间功能与动线等方面。该项目顺应原有地形缓坡,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形体。养老设施以护理单元为基础,在设施首层设置了小规模多功能居家介护办事处门诊,24小时均有看护人员常驻,为需要介护的老年人提供往返于家和设施之间的综合性服务,包含心理关怀、餐饮和扫除等生活支援服务。除此之外,首层还设置了食堂、厨房、多功能厅等为住区服务的开放性功能用房。

  2

  案例二:

  承载生命 延续生活

  日本新宿介护型养老设施更新设计延续当地建筑风格,为承载居民对城市既有街区及其生活环境的集体记忆,选用与周围建筑相近的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保护并合理利用基地环境,又保持了街区居民原有生活居住方式和对环境认知的延续性。建筑外观与形体相对规整,立面设计突出外廊式玻璃栏板的轻透连续性,反映出既有街区原有的生活氛围。

  该项目重视高龄人口对养老建筑硬件设施的需求,设计的重心关注生活起居和介护方面的专业性与便利性,其空间尺度方面充分考虑了高龄人口使用辅助器具时的需求。在内装设计方面结合高龄人口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了专业化适老部品与技术的集成设计,满足其各项需求。

  同时,此介护型养老设施可辐射街区周边高龄人口,属于多功能介护服务的区域性复合养老设施。在既有中学建筑改造基础之上,首层是地域性公共交流空间,2~4层设置了47个介护居住单位空间,服务用房集中在各层中央,介护单元环绕在服务用房周围,便于护理人员对养护单元进行服务和管理。

  3

  案例三:

  共享资源 价值升级

  功能的复合叠加是日本丰岛区奥利纳斯夜莺林养老设施的重要特色。伴随2001年3月区政府旁的立杂司谷小学的废除,丰岛区高龄化、少子化的状态变得不容忽视。如何在市中心把土地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又能够满足需求,成为最大的议题。最后,“养老院+幼儿园”的模式被大胆地应用,此互补式的运营模式既实现了使用价值,又满足用户护理需求。 “我们从孩子身上得到了活力。”住在这里的老人如是说。

  此项目主要用途是为需要护理老人服务的养老院,同时包含残疾人中心、日托、幼儿园和租赁式老年住宅,可共享硬件设施,一个长期运营的设施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这种集合式的规划让设备的负荷达到最小。

  由于可以共用护理人员,本项目将特别护理养老院、护理式养老院、残疾人护理中心、日托中心集中在4层,这样不同部署的护理人员及医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相互沟通和互补。

  随着日本政府提出改造利用既有住区中公共设施,以构筑高龄人口介护体系为目的的地域融合化养老设施,逐步帮助既有住区重新获得生机,也实现了高龄人口的可持续居住生活。这些既有住区的养老设施以其小规模、综合式和体系化,以面向住区和渗透家庭的专业介护服务为特色,同时也向地域周边开放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养老服务效率,通过完善相关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就地养老”的重要地位。

  城市的“新陈代谢”应与高龄老人的“多样化”需求相匹配。如同城市微造强调关注城市发展肌理,城市住区养老模式同样与照护需求息息相关,应以显微镜式态度厘清照护与养老介护需求。理解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心理等要素再进行设计成为住区更新养老方式的重要内容,以关怀、尊重、安全等要素进行设计建造;同时,高龄化人群中健康群体、失能失智群体等所需的养老设施、情感呵护等内容均有所不同,尤其是随着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增加,有限的照护服务与机构并不能满足支援与护理需求,这些需要对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内容由《中国建设报》综编自《城市住区更新方式的复合型养老设施研究》、《城市中心型养老建筑的设计一关于复合型设施的思维方法》。

  责任编辑:吴玥

编辑: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