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城市向上的力量丨陈爱兰:用心诠释医者担当

2021-02-10 14:43 来源:南方网
.
  

  篇前语

  近日,由南方新闻网主办、绿城中国协办的《城市向上的力量》主题活动正式启动,以致敬每一位为城市建设挥洒汗水的奋斗者。这一期,我们请来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一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爱兰,介绍她的抗疫故事。

  2020年的除夕夜。在万家灯火准备辞旧迎新之际,陈爱兰却匆匆和家人告别,辞家逆行。从报名应征到集合,一如她平日的干练作风,不到三个小时就把医务、院务、家事处理完毕,整装就位。

  陈爱兰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病区”主任,作为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批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她带领同院的4位医生,于2020年1月24日到3月22日期间,在武汉汉口医院病区组织医护人员,救死扶伤、连续奋战,先后救治患者215人。她主导的专家组制定了《汉口医院氧疗指引》,为当时各个“广东医疗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联合用氧方案,大大缓解抗疫前期氧气供应不足的困境,为更多的病人争取了生存机会。

 

  危难之际攻坚克难,一切为了病人生存

  “我在这次抗疫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氧。”当陈爱兰团队第一天接管病区的时候就发现,医院原有的供氧管道只有每分钟3~4升的流量,远远达不到每分钟10升的供氧需求。原来在普通情况下,病房对氧气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这个时候武汉市汉口医院是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几乎90%的患者都需要吸氧。医院的管道供氧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的救治需求。

  陈爱兰白天参与临床救治,晚上定时组织专家组会议,针对供氧问题群策群力,研究出了氧气罐+中央管道供氧系统+制氧机联合供氧的方案,就是后来武汉各医院都纷纷采用的《汉口医院氧疗指引》。这套方案通过集中三种供氧设施设备,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对于无创呼吸机重症患者可以“两路给氧”,解决了供氧大问题。

  即便有了办法,团队还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于是医疗队又多一个搬运氧气罐的任务,“不管你是多大的教授,都得去搬!”一个氧气罐的重量大概是在110斤到120斤左右,陈爱兰团队负责的病区一天可以用到110个到160个氧气罐,这些氧气罐都是靠医护工作者们,一个一个去推到患者的床头供患者治疗使用。“这是一个很重的体力活。我们值完一个班下来,基本上大家都是大汗淋漓,衣服全都湿透。”有位患者是86岁的老大爷。陈爱兰查房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多,他能说话、能吃饭,就是不敢动,因为血氧太低,而氧气不够。后来推来了氧气罐,提高氧流量,老大爷的血氧饱和度达到98%。“改善氧疗是当时降低死亡率的一个最重要措施。”陈爱兰说。

  抗击病毒不只是治病,也要治心

  “当时新冠肺炎患者都是非常的绝望,这时候就更加需要我们医护的力量。我们的这种力量不但是医疗的核心力量,还有在精神方面的引领力量是更加重要。鼓励他们跟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去战胜这个病毒。同时家人的支持、永不放弃也是至关重要的”回首汉口医院的抗疫日子,陈爱兰除了坚定的站在一线,率领团队与病毒战斗,还非常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

  为了达到隔离防护要求,陈爱兰以“密不透风”的标准来要求全部医护人员。穿戴着防护服、护目镜,很影响与病人的沟通。 “不能因为隔离病毒而把心也隔离了”,陈爱兰表示,医生与病人有良好的信任关系能提高至少30%的疗效。“病人的情绪一波动,耗氧量就蹭蹭往上涨;病人心理一崩溃,病情往往会急转直下……”近二十年的从医经历使陈爱兰意识到,心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常被忽视,但其实对最终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病人的鼓励和安慰,我们有时会用善意的谎言,有时实话实说,但也是有技巧的,让他既能知道自己的病情,又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用心’,你是不是用心病人是能感知到的。”陈爱兰身体力行,在影响其他医护人员,也影响着整个病区。

  有位70岁的杨阿姨,病情已经非常重了,想放弃所有的治疗。“她看到身边很多的人都走了,她觉得这个病没得治,没有一点希望,而且担心还会传染给家人。因为她发病的时候,她儿子是寸步不离,一直陪护在她的身边,生怕妈妈什么时候就不行了。”陈爱兰回忆说,“当时这个杨阿姨就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儿子,想放弃一切的治疗。”当时,病区内的条件有限,危重病人多,连供氧都很难。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医疗组好不容易拿到一部呼吸机给杨阿姨用。刚开始杨阿姨是强烈的拒绝,但是在陈爱兰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劝说、陪护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和联合治疗,杨阿姨终于脱离危重症,一周左右病情控制下来了。“杨阿姨从危重症转为重症后,求生的欲望也比以前强了,最主要是由于我们医护工作者的一个坚持,他儿子也特别支持和配合,鼓励他的妈妈,我们医疗团队对阿姨精心的救治。我想这几方面的因素才把阿姨从死亡边上拉回来了”。据悉,杨阿姨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治疗,顺利康复出院,后来的回访复查,杨阿姨也没有任何的后遗症。

  新时代医疗工作者要具备“五有”精神

  陈爱兰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今已有16年了。她认为,做医生是她最幸运的选择。“我热爱这份工作!这也是能让我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的原因。”陈爱兰表示,作为一个医生,就要一直为病人解决问题,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我们医护人员就应该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在这次武汉抗疫期间,我们对于这个病毒什么都不明朗的情况下,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恐惧。但是我们医护人员可以不去计较个人的安危,深入到患者中去,直面新冠病毒。这种直接在一线抗击新冠疫情勇于奉献的精神,我认为对整个社会都是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

  陈爱兰表示,新时代医疗工作者要具备有热情、有追求、有担当、有大爱、有创新的“五有”精神:“作为优秀的医护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读医学、做医生是一份非常艰苦的工作,需要这份热爱,需要有对救死扶伤的追求,才能坚持下去。要有创新精神,推动我们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要有大爱和担当。在任何危机情况下,尤其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时候,我们作为医护人员都能够勇于站出来,走上一线。”

编辑:黄绮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