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抗疫战”过后购物中心如何逆袭?干货都在这了

2020-02-21 15:17 来源:南方网

资料图

  2020年初本应火热的春节消费旺季,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实体商业面临巨大挑战。随着防控措施的升级,如广州暂停全市餐饮单位堂食服务、封闭管理小区的举措,对商业市场又是“一记重击”。购物中心、商业项目运营商反应迅速,发挥社会责任感主动为商户减租让利,共克时艰。然而,租金的减免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在疫情影响下,运营商如何联动旗下租户“曲线救国”?长期来看,疫情过后购物中心如何转型升级,更好地提升抗风险能力,携手商户“逆风翻盘”?戴德梁行日前给出了新思路。

  购物中心转型进行时 线上线下“两手抓”

  疫情加速了广州实体商业的转变,购物中心转型升级在即。戴德梁行广州商业地产部董事及主管冼嘉曦认为,疫情的爆发,短期内给依靠线下消费为主的实体商业带来显著冲击。餐饮、休闲娱乐、零售,乃至美容、美发、培训等业态都经受着挑战。随着把控力度的加强,全市餐饮单位堂食服务被暂停,商业市场“雪上加霜”,实体店营业额“祸不单行”。此时,运营能力较强且有实力的运营商,应积极联合商户展开线上业务,将被疫情“封锁”的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据戴德梁行观察,天河路商圈的太古汇积极牵手商场内的餐饮服务商,通过小程序提供多样化的网上订餐服务,为商户有效“引流”之余,也给写字楼上班族提供了人性化用餐解决方案。疫情过后,运营商及品牌商户应思考如何转型,实现线上线下“两手抓”,从而能更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对线下营业额带来的影响。在冼嘉曦看来,购物中心应借此机会转变经营思路,线下商铺主要应用于场景体验、商品展示与引流,线上平台主打交易促成,线上联动线下,来带动销售额及提高品牌粘性。

  “家门口最后一公里”成就社区商业

  为应对疫情,广州推行全市小区封闭式管理的举措,“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商业迎来机遇。可为周边半径一公里内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社区商业,因“小而美”的特性,在疫情期间成为消费者释放消费需求的目的地。出行受到限制的社区居民,在疫情影响下,对社区商业产生消费依赖,有望进一步推动传统社区商业功能的提升和进化。冼嘉曦认为,未来社区商业将催生多元化、多样化的业态,重点解决居民生活和精神层面需求,如引入更多与健康、医疗相关的业态。而新生业态将更强调社区间的邻里社交,鼓励“宅家”的居民走出去,打造一种新社区的健康生活方式,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交流,提升社区温度。

  商业布局有望被重塑 由单核向多核发展

  疫情防控措施严厉,“足不出户”的居民要依赖周边商业网点来满足衣食住行,过去区域乃至城市内单一的商业布点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广州商业地产有望从围绕天河路商圈的单核发展,向着多核迈进。广州部分区域已发布惠企暖企政策,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冼嘉曦表示,政府发布利好政策并合理规划商业网点,将为商业地产的复苏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举措可包括:

  1. 优化商业网点布置

  疫情凸显了社区商业网点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边缘社区的改造,布置相应的商业网点,并对已布置的商业网点应进行错位规划;

  2. 引导品牌实现升级转型

  重点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零售品牌进行转型升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活跃于商业地产,为商业地产加持更多元化的体验元素。提升品牌对外形象并提高产品品质,以此达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销售额的提高,来刺激品牌的拓展需求;

  3. 完善城市功能服务

  进一步优化城市物流链及智能化系统等服务,来帮助企业与品牌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使线上与线下的联通变为现实,产品能更高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购物中心和品牌遭遇困局?“危”中有“机”!

  疫情预计将为购物中心的招商带来局部困难,品牌方的拓展计划亦会受到影响,我们不妨一探困局中的“危”与“机”。对于非核心商圈的商业项目,在疫情重压下,短期内招商压力增大,需采取更为灵活的招商策略。作为开发商,应主动转型自持的商业产品,抓住疫情过后可能大量释放的消费需求,创造更多实体商业的体验方式来把握机会。对于销售型产品,由于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和股市动荡,将有部分资金释放出来,开发商可趁此机会通过销售型产品的商业化操作,将其设计成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产品,迎合市场需求。而对于品牌方来说,冼嘉曦认为疫情过后或许是抢占核心商圈黄金铺位的大好机会。受冲击的实体商业,在租金和现金流受压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品牌商户的退租,往日一席难求的黄金地段,将成为品牌进驻的绝佳时机。

  三大维度提升商业项目“抗风险能力”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线上平台爆发出的能量,也看到传统购物中心在突发事件中的“脆弱”。未来,在电商的持续繁荣下,“购物中心”将被重新定义,商业或将成为一个生活社交平台,并为品牌提供产品展示与推广功能。商业项目不妨从三大维度出发,提升抗风险能力:

  1. 商圈功能的调整优化

  核心商圈将作为承担品牌形象和推广新产品的商业平台,不再强调购物;非核心商圈将作为社区生活及精神平台,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诉求。

  2. 商业项目建筑形态

  现有的大多数购物中心都是内向盒子式的形态,疫情爆发后,开放式街区、通风性较好、户外空间较多的商业项目,反而能更游刃有余地容纳人流。预计未来商业项目在建筑形态上会保留更多空间,具备此特点的泛健康类项目有望成关注重点。

  3. 业态及品牌更加多元化

  未来,商业项目更多地是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的平台,因此在业态及品牌结构上需要愈加多元化,更注重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与体验。同时,随着零售品牌的不断迭代,跨界、新零售、快闪店等玩法层出不穷,商业地产出于运营风险的把控,应跟上消费市场的脚步,考虑往富有弹性空间的业态方向调整。

编辑:潘沈思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