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关爱长者,你我同行——2019奥园“筑”梦·「益起行」守护+1”活动”系列采访第一篇。主人公麦飞今年85岁高龄,他凭借技术创新,“誓把吃人滩变幸福滩”。【进入公益行专题】
站在顺德龙江甘竹滩岸边,西江于此缓缓流入北江。远远眺望,上游右岸是南海九江,左岸是江门。这里是西江下游通向北江的一条支流入口处,也是广州至西江的一条重要的航道。在明清时期,交通多依赖水道。这一带成为了从广州至梧州的水上要道,客运货船来往不息。
麦飞在讲述当年水轮机设计经过
“甘竹滩,鬼门关,有命去,无命翻。”老一辈的顺德当地人聊起甘竹滩,都会想起这句粤语顺口溜。甘竹滩礁石多,船只过滩很困难。在1937年1月,“民族”号客轮就在甘竹滩遇险沉没。若遇洪水季节水流湍急,更不能通航,从广州来往西江沿岸的船只只能绕道容桂水道,航线增加21公里,十分不便。
1970年,顺德县人民为了防洪需要,同时充分利用甘竹滩洪潮的水力资源和整治甘竹滩航道,决定兴建甘竹船闸和甘竹洪潮水电站。自1971年起分两期施工,至1974年全部建成投产,共用时3年4个月。
难度大 低水头国内罕见
除了资源、工程器械的匮乏以外,要在甘竹滩建水力发电站还面临一个严重的技术问题。“一般发电水位落差要有十米以上,没听过几公寸落差也能发电的。”甘竹滩发电机水轮机设计者,如今85岁高龄的顺德勒流人麦飞,他向记者讲述当年水轮机设计的经过。
发电站二期车间内部监控室
在接受任务后,麦飞勇挑重担,决心要把这部特殊的水轮机设计出来。甘竹滩电站由于具有水头低(只有0.3-1.8米的落差)和流量大(洪水时达2780立方米/秒,水头只有0.3米时流量也有400立方米/秒)的特点,按设计要求单机出力需为2 0 千瓦,但这样的水轮机当时国内尚未生产。
水头低至0.3-1.8米是什么概念呢?资料显示,学术上而言低水头水电站通常是指水头在40米以下的水电站,有时将仅有水头2-4米的水电站称为极低水头水电站。类似甘竹滩这种0.3-1.8米的水头当称作是“微水头”水电站。
那时,全国只有石家庄的一处低水头发电站能作为技术参考。于是,麦飞单人匹马前往石家庄,专注研究水轮机的构造。经过细心观察和分析后,他自信地表示,水轮机在我们顺德也能制造出来。
麦飞的自信来源于他在机械领域出色的专业技能,以及长年的经验。早在他十七八岁时,就在顺德电力排灌站工作制作水机模型,也培养了他对机械的浓厚兴趣。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作为在职职工参加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单位里同一批次选中的十人中,只有他一人考上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专业。备考期间,由于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休息时间有空,麦飞便通过自己购买的参考书每天认真学习至深夜。当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年轻的麦飞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付出终于结出了硕果。
争朝夕 水轮机独自设计
1971年,顺德县党委组织10个公社,2个镇的青年民兵,开始在甘竹滩热火朝天地工作。1月1日起,七千多名民兵在甘竹滩会师集结,每天排着队伍,用扁担搬运石头和沙子,挖出一条人工河,用于分流汹涌的甘竹溪。河道两岸绵延数里都是驻扎的竹棚,作为供民兵休息住宿的简易住处。
当年甘竹滩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这边甘竹滩岸上大伙齐心协力,奋勇争先地挖掘河道;那边麦飞正独自一人,争分夺秒地画图计算,专心致志设计这款独特的水轮机。由于不能够直接在甘竹滩上进行水轮机试验,麦飞按照1:10的比例,在顺德杏坛制作了一架小型水电站模型。
他操纵着最早期的计算机,日以继夜地思考、设计和尝试,每天工作十四到十五个小时,充分发挥了“以苦为乐”的精神。他一方面借鉴了石家庄水轮机的经验,另一方面又依据甘竹滩的特点,不断改进水轮机叶片的大小和角度。麦飞解释说:“因为甘竹滩河流流量大,所以水轮机叶片直径要长达三米,如此庞大的叶片,如果按照常规的设计方法很难顺利转动,必然要改变叶片的厚度和它弯曲的角度。”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三个月后,水轮机终于设计成功。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当时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
二十载 青春长驻甘竹滩
1974年5月4号,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竣工,年均发电量达1200万度,提供了当时整个顺德县的70%的农业用电。但接下来水电站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样非常重要,政府安排麦飞驻守甘竹滩,而他即成为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第二任站长,直到1991年退休,二十余年的时光,他始终坚守在发电站一线。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旧貌
那时,因为身体的原因,麦飞接受了一次手术,组织安排家属陪伴。麦飞女儿麦伟玲回忆说,当时她还在上小学,随着母亲一家人前来甘竹滩陪伴父亲,记得那时候工作环境很苦,住在竹棚里。“父亲是一个专注工作的人,工作时不分昼夜。但同时父亲也对子女很关心,我为有这么优秀的父亲而骄傲。”她说道。
麦飞妻子袁彩枝回忆起当时的日子,说:“作为技术骨干,车间一旦有问题,麦飞就立刻赶到现场,即便是半夜三更也没有一丝犹豫。”最让她担心的一次经历发生在80年代初,当时为了维修发电站水轮机器,麦飞不慎发生意外,从竖井坠下,造成肋骨骨折,人也晕倒过去。
采访过程中,麦飞常把从前的艰难困苦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谈起当时的岁月,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错,挺好的”;而谈起自己的成绩,他又淡然笑称“这也没什么”。采访中,麦飞拄着拐杖参观发电站展览馆的一幅幅照片,妻子袁彩枝在一旁小心搀扶。“回顾人生几十年,我认为很好,国家也一天比一天进步。对我们这些老年人,国家和社会也一直很关注。”望着身边人,麦飞笑着说,“当然,我最好的搭档是我的夫人,当年我在这里办公,她能够来陪我,寸步不离。”
传信念 踏实做好发电人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甘竹滩水电站小到螺丝钉,大到发电机组、加工设备、三米叶片水轮机等都是顺德制造;从开始设计到施工、制造设备、安装,全部都是顺德人自己独立完成。为了表彰这一卓越贡献,甘竹滩水电站工程指挥部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获奖后麦飞心里很高兴,也很坦然。他说:“我这辈子老老实实做一个发电人,这就挺好的了。”他告诫年轻人,事业上只要有恒心,喜欢机械的话就一心一意专注在机械设计创造上,切不可半途而废。“水轮机伴随了我二十年的时光,也给了我人生很大的收获。”他感慨道。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新颜(陈志坤摄)
望着窗外新建的房舍,焕然一新的甘竹滩面貌,麦飞眼中似乎泛有泪光。他笑着给大家指点,曾在那里游过泳,那里又是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如今,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同样一日千里,甘竹滩发电站也在2010年完成了他发电的使命,停止了发电任务,成为了西江河上的一道风景线和党员教育基地。基地内现存的建筑和设备,以及保存完好的历史资料、生产工具等等,激励着顺德的党员干部继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作奉献,敢于担当善作为,爱岗敬业求进取。
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奋斗者稚嫩的脸庞也爬上深深的皱纹。然则初心不改,使命永载,每一代奋斗者都将踏着前人的脚印,同样一步一步深深扎在土地里,以同样的热诚和执着往前奔去。
总策划:胡键
总统筹:胡智勇
执行策划:杨诚钢
执行:罗威 赵刚 喻孟 张俊伟 崔征
采写统筹:喻孟 黄艾明
编辑统筹:陈伟峰 黄绮铌
版式统筹:岑恩荣 陈伟红 汪婉莹
鸣谢:中国奥园集团